我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翻阅关于写作的书籍了股票实盘操作是什么,可英国著名电影电视制作人约翰·约克的《进入故事之林:探究故事的五幕之旅》却依旧让我眼前一亮,带来了全新的启发。
约克提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观点:故事的核心其实可以浓缩为三个关键词——追求、怪物与幸福。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都必须面对心中的怪物,并且战胜它们。”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恍然大悟。
他用《阿凡达》和《风中奇缘》这两个看似风格迥异的影片做对比:两个故事都围绕一个年轻人被派往陌生的地方,试图了解当地秘密,期间主角爱上了当地姑娘,并发现了自己老板的阴谋,最终携手心爱之人和当地居民一起反抗邪恶势力,获得胜利。若只简单讲述剧情,听众可能会误以为这只是同一个故事的翻版,但两者的最终呈现却截然不同。
究其原因,这两个故事的相似点并非内容本身,而是它们遵循了相同的结构。《进入故事之林》指出,这个基本结构不仅适用于这两部作品,更是所有故事的通用模板。
展开剩余72%约克形象地说:“一个危险的怪物威胁着人们,而有人挺身而出,击败了怪物,恢复了王国的和平与幸福。”《阿凡达》里的怪物即是那个恶劣的老板,主角正是那个年轻人,最终他消灭了“怪物”,让星球重新恢复了宁静和幸福。
这番话让我忽然明白,原来这么多年看过无数故事,读过各种写作指南,所有的套路其实不过是“怪物、追求、幸福”的变奏曲。潜意识里我早有感觉许多故事其实是通透相通的,但直到看到约克这句话,才真正豁然开朗。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两个故事类型相似,才会套用同一结构;如果是爱情片、悬疑片这样的不同类型,结构是否依然雷同?答案是肯定的!
约克不止列举了《阿凡达》和《风中奇缘》,还举出了《陌路狂花》、《海底总动员》、《律政俏佳人》、《证人》、《格列佛游记》等多部风格迥异、耳熟能详的作品,证明这套五幕结构适用于各种故事类型。
他强调:“无论人物身处何种故事,他们都有追求,都面对怪物,最终必须战胜它们。所有故事都会将人物丢进陌生的新世界,引发寻找出路的探寻任务;无论表现形式如何,故事中的‘怪物’最终都会被消灭。”
我尤其喜欢约克的这种表述。虽然我看过不少写作类书籍,但“怪物,追求,幸福”这种极简却深刻的提炼,依然让我耳目一新。
《进入故事之林》重点讲解了戏剧的五幕结构。约克不仅介绍了这一戏剧结构的基本框架,更深入阐述了如何利用五幕式来更好地讲故事,让故事活跃于舞台之上。
他说:“表面看这不过是戏剧结构的讲解,但探讨影视作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不仅易于分析,还像一顿营养丰富的‘钡餐’,如果使用得当,不但能照亮所有故事结构,还能点亮所有叙事形式——无论虚构还是纪实。”
跟随约克的五幕式之旅,我们逐层拨开迷雾,进入故事的森林。从“怪物,追求,幸福”的开端,到“核心人物”,“与之共情”,再到“他们身上发生的事,这些就是故事的起点”,一步步揭开了故事背后的神秘面纱。
发布于:山东省